來源: 黃山日報(記者 張妍 通訊員 方偉) 時間: 2025-01-03 瀏覽次數:568

黃山日報報道
“前世不修,生在徽州;十三四歲,往外一丟。”黃山市作為徽文化的發源地,昔日的徽商們沿著新安江追逐夢想,踏著徽杭古道去創業,足跡遍布全國乃至全世界,書寫了“無徽不成鎮”的輝煌歷史。如今,黃山市供銷社大力發揚徽州人“敢闖敢拼”的優良傳統,大膽探索,勇于開拓,帶領社有企業勇闖新藍海,蹚出了一條開放辦社的“新路子”。
社資國資融合開創新局面
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,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。黃山市供銷社作為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,又該如何探索新的發展模式,適應經濟發展需要?
探索社資國資融合是一個重要突破口。今年3月26日,黃山產業投資集團掛牌成立,其中供銷社占股51.5%,市國資占股48.5%,形成市供銷社為控股股東的集團公司。
引入國有資本,組建混合所有制企業,既實現了社有資本與國有資本的有機融合,又擴大了企業的資本規模,增強了企業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,實現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。
現如今,黃山產業投資集團作為供銷集團二級子公司,與市供銷社(供銷集團)一體運行,確定“雙輪驅動、科技賦能、做強產業、服務‘三農’”發展戰略,明確工業制造、“三農”服務、金融服務、數智科技、平臺經濟、城鄉融合六大板塊,形成“1+6+N”的業務管理架構,構建起更加完善、順暢的管理體制機制,進一步強化了市屬國企的功能定位。
按下擴圈聯強“快進鍵”
黃山燒餅、臭鱖魚、土香腸、祁門紅茶……今年年初,2024長三角供銷安徽(黃山)名優農副產品上海展銷會在上海舉行,來自黃山的名優特色農副產品“組團”亮相上海,眾多綠色天然鄉土味吃食俘獲了不少到場選購的上海市民。
綠色是黃山最亮的底色,生態是黃山最大的優勢。黃山優良的生態環境是發展綠色農業的“金土壤”,獨具特色的山水生態資源孕育和滋養了豐富的生態農產品。
那么,如何把這些“小而美”“特而精”的黃山農產品推廣出去,讓徽州味道飄香“出圈”?
為加快農產品“走出去”步伐,黃山供銷集團緊抓時機,拓展版圖。
今年以來,黃山供銷集團先后拜訪了中國供銷集團、北京市供銷總社、上海市供銷總社,并前往浙江、福建、廣東等10個省,對接湖州、寧德、清遠等18個市縣供銷社。與上海市供銷社及上海市嘉定區、金山區供銷社簽訂合作協議,在上海供銷市集全國批發交易中心設立黃山展區,建立黃山農產品“出山入滬”綠色通道和常態化合作機制,將黃山農特產品納入上海市供銷社系統銷售網絡;與浙江省供銷社下屬興合集團達成合作,共建農資服務和農機服務體系,推進再生資源回收交易平臺建立;與廣東清新區供銷社、福建寧德供銷社共建,推進鱖魚、黃魚科技、養殖、集采等全產業鏈深度融合,拓展鱖魚產業增值增效空間。
動起來、跑起來,黃山市供銷社全面融入長三角、主動挺進大灣區的步伐不斷加快,有力書寫了“擴圈聯強”大文章。
跨越山海擴容“朋友圈”
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,要想讓經濟的發展更強、韌性更足,還要擴大視野、拓寬合作渠道,才能在經濟發展浪潮中突出重圍。
甘肅、北京、河南、上海、杭州、合肥……今年以來,黃山供銷集團主要負責人帶隊前往全國各地走訪調研,學習有益經驗,交流發展思路,謀劃合作契機,通過“引進來”“走出去”不斷擴大為農服務“朋友圈”,為黃山農民發展找“靠山”,也為黃山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。
截至目前,黃山市供銷社累計“走出去”開展招商項目對接62次,走訪各類企業206家,如抖音、央視網、皖新傳媒、華統股份等;“引進來”客商175批次286家,如鍋圈食匯、銀河、廈門國貿、浪潮卓數、國投高新、深創投等行業領軍企業。
除了積極拓寬國內大市場外,黃山市供銷社還積極拓展國際市場,加速擴容國際“朋友圈”,先后同俄羅斯、澳大利亞、德國、墨西哥、土耳其、越南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合作,累計出國參展、拜訪客戶158次,接待外商來訪362次,累計出口貿易額達6.87億美元。
今年10月,黃山市供銷社與沙特龍城貿易公司簽署合作協議,雙方約定建立開放溝通渠道,在沙特龍城設立黃山展示中心,打造宣傳黃山旅游及特色產品,出海展示自我、觸達中東消費者的平臺。目前,該展示中心正緊鑼密鼓籌備中,預計于2025年1月中旬開業。
從黃山出發,向全球進發。秉持著開放興社的理念,黃山供銷集團不斷開拓國內國際雙市場,交出了一份可持續的賦能未來答卷。未來,黃山供銷集團將圍繞打造高能級資本平臺、高質量產業平臺、高水平創新平臺,勇當黃山市“產業發展急先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