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 黃山供銷集團有限公司 時間: 2025-04-30 瀏覽次數(shù):230
誰說廉政教育只能正襟危坐?4月30日,黃山市供銷社(黃山供銷集團)、黃山產(chǎn)投集團的紀檢干部們則把廉政課堂搬進了藕田!在中國供銷主題園里,近30名“清廉園丁”擼起袖子,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“廉潔養(yǎng)成記”:通過“種一株廉潔藕、掛一張宣言卡、簽一份承諾書、修一身廉潔志”的沉浸式體驗,將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廉潔精神具象化,讓清廉理念在泥土芬芳中生根發(fā)芽,在勞動實踐中淬煉黨性。這堂別開生面的廉政教育課,真正實現(xiàn)了從“說教”到“踐行”的轉變。
“舍”與“取”:一張小卡片的廉潔大文章
清廉根、取舍枝,“清廉樹”前人頭攢動,紀檢干部們手握特制的蓮花造型卡片,認真思考著各自的“廉潔方程式”。我寫的是“取紀律剛性,舍變通妥協(xié)”,我選“取扎根心態(tài),舍功利鍍金”……活動一開始,大家就在特制的廉潔宣言卡片上鄭重寫下自己的“取舍觀”。這些卡片被掛上,隨風輕晃,仿佛在時刻提醒:人生的選擇,就在這一“舍”一“取”之間。
“寫的時候真得琢磨,哪些該‘舍’,哪些必‘取’。”青年干部小王說,“這比簽承諾書更有代入感,就像給自己立了份廉潔軍令狀!”小小的卡片承載著堅定的信念,提醒每一位紀檢干部時刻繃緊廉潔之弦,走好人生每一步。

“諾”與“行”:一紙承諾書背后的千鈞擔當
“承諾墻”前,簽字筆尖與紙張摩擦的沙沙聲連成一片,黨員干部們正在素白的廉潔承諾書上落下最有分量的簽名,每一個簽名都仿佛在宣示:這不僅是筆墨痕跡,更是烙在心底的政治印章。

紀檢干部小李說道:“紙上簽名的墨會干,但廉潔的承諾永遠不能褪色。它應當刻在每一次選擇里——面對誘惑時‘退一步’,履職盡責時‘進一步’。”
承諾書會歸檔,但廉潔的警鐘長鳴;墨跡會干涸,但自律的堤壩永筑。
“光”與“影”:供銷主題園里悟“蓮”心
在中國供銷主題園科技館,大家紛紛駐足于 “清廉中國” 系列微視頻展播區(qū)。周敦頤筆下 “出淤泥而不染” 的蓮花,仿佛穿越千年,在現(xiàn)代化展陳中綻放新韻。畫外音緩緩道來:“愛蓮守拙,正道其行”,這句跨越時空的箴言,不僅是古人智慧的結晶,更成為當代黨員干部心中堅守的品格準則。

鏡頭切換,《徽風廉韻 從取舍起》的畫面漸次鋪陳開來。清代徽州先賢王茂蔭“凡人壞品行,損陰騭,都只在財利上,故做人須從取舍上起”的故事,如同一記重錘,叩擊著在場每個人的心弦。他“重大德而輕財力,重修為而輕虛名”的為官之道,將“仁義、誠信、崇正、和合”的徽文化精髓詮釋得淋漓盡致。展廳內,幾位來自徽州區(qū)的黨員干部,目光緊緊鎖定屏幕,他們不約而同地點頭沉思,眼中閃爍著對先賢風骨的深切敬仰,仿佛在與歷史對話,汲取著跨越歲月的清廉力量。
“種”與“得”:勞動里的廉潔課
隨后,眾人挽起袖子下到荷塘,在農(nóng)技員的指導下親手種下承載著廉潔寓意的“廉根”。“根要深,苗要正,咱們干工作、樹作風,也得穩(wěn)扎穩(wěn)打,一身正氣!”一名老黨員邊種邊說道。盡管泥水濺了滿身,但大家干勁十足,還為每片責任田掛上獨特的命名牌——“藕潔蓮心”“廉耕致遠”……
“蓮藕中通外直,長在淤泥卻不染,咱們干部不也該這樣嗎?”老高擦著汗說。這場特別的“勞動課”,讓抽象的清正廉潔理念,隨著泥土的芬芳滲進了每個人心里。

大家通過親身勞作,在泥土芬芳中體悟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”的樸素道理,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廉潔自律對于個人成長和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重要性。
此次活動徹底打破了傳統(tǒng)“臺上講、臺下聽”的說教模式,將廉潔文化與田間勞作深度融合。這份沉浸式體驗,讓抽象的廉潔理念化作可觸可感的具體行動。當泥土的清香與清廉的正氣在空氣中交融,當揮灑的汗水與堅定的黨性在實踐中碰撞,廉政教育真正實現(xiàn)了從“被動灌輸”到“主動踐行”的蛻變。通過此次活動洗禮,相信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成為廉潔文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,讓清風正氣在集團乃至更廣闊的領域蔚然成風。